抗疫专题债获热捧从严监管确保资金使用不走样
作者:Vicky 发布时间:2023-12-07 栏目: 理财课堂 0浏览
抗疫专题债获热捧从严监管确保资金使用“不走样”
抗击疫情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市场则在调动资金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近几日,陆续有银行、企业公开发行用于疫情防控工作的专题债券,广受热捧。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发行的1年期抗击疫情专题债券认购倍数均超过10倍,这与平日发行的普通金融债相比较为罕见。投资者的积极认购也推动债券利率大幅下行,国开行专题债券中标利率为1.65%,进出口银行专题债券中标利率为1.61%,远低于同期的市场资金利率。
当前正处于防控疫情的关键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行各业正全力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尽管上述银行是通过公开市场发债的市场化行为募集资金,用于疫情防控所需的信贷投放,但从认购倍数和中标利率的结果看,机构投资者之所以踊跃认购,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共克时艰、履行社会责任的善意之举。同时,为调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国开行发行的专题债券2月7日~11日还将在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公众开放认购渠道,让广大公众在享受一定收益的同时,也能为支持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融从来不是也不应是冰冷冷的交易和获利。在特殊时期,它也可发挥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国家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发行专题债券的方式,在短时间内筹集社会大量资金用于特殊用途,这正是发挥了金融对资源调动和聚集的能力。这种方式并非抗疫专题债的首创,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二战结束后,以色列为建国在海外发行的政府债券,不少国家在特殊困难时期发行的爱国债券,以及我国在上世纪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等都有类似共性。
不过,既然是特定时期的特殊之举,此类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应当有着严格的用途限定。更为重要的是,为防止资金被挪用和滥用,保护社会公众的善举不被辜负,有关部门应当对债券发行所筹资金的运用进行有效监督,发行主体也应履行好充分信息披露的义务。此次央行为疫情防控向商业银行投放的3000亿元低成本再贷款,就明确资金要严格限于参与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生产的名单内企业,且建立电子台账,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审计署也会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加强后续监督。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在昨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来自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的官员详细介绍了还将出台的支持措施。总体看,财税金融领域出台的疫情防控支持政策可谓及时全面,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的关键则在于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能否认真贯彻执行,确保政策“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