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发表宁吉喆署名文章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发展韧性持续彰显
作者:XiaoMing 发布时间:2024-01-16 栏目: 金融理财 0浏览
《求是》发表宁吉喆署名文章: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发展韧性持续彰显
今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果断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团结奋战、迎难而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和“六稳”“六保”积极成果。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稳步恢复。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由降转升,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发展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统筹协调正确决策,经济运行逐步恢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空前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果断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国经济在巨大困难挑战中实现了持续稳定复苏。
经济景气逐步复苏。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9.0%。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止跌企稳,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稳定恢复,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
供需关系日益改善。工业率先恢复,服务业跟进复苏,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转正,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实现正增长。投资率先恢复,消费接续改善,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增速转正,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正增长。上游行业率先恢复,下游行业复苏步伐逐渐加快,4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转正,9月份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由降转升。大中型企业率先回升,小微企业逐步恢复,9月份小型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6月份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随着复工复产扎实推进、经济秩序逐步恢复,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6.7%,比二季度回升2.3个百分点,已恢复至近年较高水平。助企纾困政策取得积极成效,企业效益持续好转。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1%,连续5个月正增长。
中国经济风景独好。全球主要经济体深度衰退,二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GDP同比分别下降9.0%、14.8%、9.9%;英国共识公司预测,三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GDP同比分别下降4.6%、7.3%、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抗冲击的韧性、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旺盛的生机活力。
二、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四大宏观指标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我国强化宏观政策整体谋划和跨周期设计,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有力有效、成果凸显,四大宏观指标持续恢复。
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同比增长0.7%,上半年为下降1.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3%,第二产业增长0.9%,第三产业增长0.4%,三次产业增速全部转正。
就业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900万人的预期目标。7—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7%、5.6%、5.4%,呈现稳中有落态势。
物价涨势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改善。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顺差23054亿元。1—8月份,服务进出口逆差5156亿元,同比收窄50.6%。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426亿美元,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三、精心组织复工复产,三次产业全面回升
扎实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精准有力及时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三次产业发展恢复向好。
农业丰收在望。夏粮和早稻实现增产,秋粮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丰收在望,产量有望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三季度末生猪存栏比二季度末增长9.0%,比上年同期增长20.7%。
工业和建筑业基本恢复正常。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上半年为下降1.3%;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上半年为下降1.4%。前三季度,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上半年为下降1.9%。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8%、8.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超过去年平均水平。
服务业逐步复苏。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1.6%,上半年为下降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2.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三季度,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4%,比二季度提高12.8个百分点。
四、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三大需求日益改善
牢牢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内需加快恢复,落实高水平开放重大举措,着力稳定外贸基本盘,三大需求持续恢复。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转正。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转为正增长。投资调结构和补短板作用明显。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1%、9.2%,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加快2.8、3.9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逐步好转。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2%、6.8%、4.5%,消费升级态势持续巩固。
进出口形势好于预期。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7%,上半年为下降3.2%。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增长10.2%、4.3%,规模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外需稳定得益于机电产品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和防疫物资出口增长较快。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2%,上半年为下降2.3%;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增长5.4%,其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额增长37.5%。
五、大力加强薄弱环节,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强化攻坚行动,努力降低疫情灾情影响,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防控重大风险隐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加快补齐。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加大对未摘帽重点地区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力度,强化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截至9月末,25个省份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934万人,为去年外出务工人数的107.5%。前三季度,贫困人口较多的四川、贵州、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8.6%、8.1%、6.7%,均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前三季度,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1—8月份,银行增加计提拨备1.4万亿元,风险抵补能力增强。9月末,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同比下降15.1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5821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六、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
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推动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激发,新动能展现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行业快速成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新产品增长动力强劲,9月份3D打印设备、平衡车、服务机器人等新型智能产品保持70%以上的高速增长。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提速,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需求快速扩张。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0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3%。
新投资新消费带动作用增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1—8月份,新建5G基站38.8万个。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发展壮大。9月份,智能手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手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2.7%、51.1%、20.6%、18.0%。
七、全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六稳”“六保”落地见效
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打好政策组合拳,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奠定坚实基础。
稳就业保民生成效突出。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重点群体就业压力有所缓解。截至9月末,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共为企业减免社保费9107亿元。9月份,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比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7952万人,比二季度末增加200万人。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加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均保持较快增长。
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成果显现。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加大引资力度,加强投资要素保障,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下降背景下,我国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投资得到加强。在国内率先复工复产、国际上抗疫和居家办公产品需求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四个主要贸易对象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7.7%、2.9%、2.0%、1.4%。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18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9月份增长25.1%。前三季度,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保市场主体加力显效。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增强。1—8月份,新增减税降费1.88万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53元。前三季度,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已与去年基本持平。
保粮食能源安全基础巩固。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前三季度,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三季度增长3.9%。能源供给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同比增长1.1%。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效果彰显。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保障重点行业和产品生产,产业链供应链总体稳定。前三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比上半年增加11个;612种工业产品中,283种产品同比实现增长,增加79种。9月份,构成服务业生产指数的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生产指数已实现正增长。
保基层运转精准有效。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创新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基层财政运转平稳。截至9月末,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中,已有1.57万亿元下达市县使用单位,有效补充了地方财力。9月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2%,连续4个月正增长。
稳金融稳预期扎实有力。创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着力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效果不断显现。前三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9%,均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八、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不利影响持续显现,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疫情外防输入任务艰巨,经济仍处在复苏进程中,多数指标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犹存,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部分群体、行业和地区稳岗压力较大,居民增收面临挑战,一些地方基层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尚需付出艰苦努力。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运行、为“十四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尤为重要。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放松,力促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创新转型步伐,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为经济全面恢复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进一步落地见效,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确保宏观经济政策落地见效。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保持稳定。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抓住企业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期,加快已出台政策落实落地,继续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
大力强化民生保障。围绕解决群众关切,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支持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有效组织市场保供稳价,做好煤电油气保障工作。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瞄准“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未摘帽贫困县持续发力,强化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进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稳妥化解存量风险,积极防范增量风险,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关系,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积蓄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坚持不懈扩大对外开放中坚定不移扩大内需,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同时加快构建更加自主、完整、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