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这样建成力度金融公司oa系统
作者:Tom 发布时间:2025-03-03 栏目: 常见问题 0浏览
在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开展的2021-2022年金融系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评选活动中,汶上农商银行经过逐级评选,从全国各参评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荣获“2021-2022年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近年来,该行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经营发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新时代金融服务机构的全新精神风貌。
党建引领,夯实根基,传承发扬“红色基因”
“党建+品牌”厚植红色金融情怀。该行党委结合发展实际,总结提炼“农商青年”特色党建品牌,各党支部依据支行特色总结提炼各自的品牌,不断沉淀“红色内涵”,丰富党员党性素养;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劳模精神;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营造职工身边“榜样”促进全行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党建+业务”赋能高质量发展。党委班子带头拓展14个银校合作、银医合作、银超合作项目,大大拓宽客户来源;与1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合作协议,与18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层党支部与109个村委、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立了党建共建合作,开展共建项目154个;扎实做好客户经理驻村办公,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红马甲”扎根在田间地头。
聚焦本土,创新争先,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持续强化信用工程建设。大力拓展“四张清单”“无感授信”,力争实现授信全覆盖,推广“无感授信”模式,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门槛高的难题;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首贷培植工程,持续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创新信贷政策,解决小微企业“起步难、融资难、担保难”;成立专家顾问服务团队,对农业龙头、小微企业提供“一户一策”个性化服务,量身定做并派发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包、科技包、信贷组合包三类“锦囊”,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已为17家科技型企业办理“税银惠企组合贷”,金额6200余万元。
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信贷政策,推出“财金融合普惠贷”“金种子丰收贷”“助农养殖贷”专属产品;把样板工程建设融入服务乡村振兴,针对各类创业人群,加大“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等政策性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加大对带动居民就业、致富的乡镇企业扶持力度,搭建金融支持创业、促进就业的“绿色通道”。
深耕普惠,落实责任,践行为民使命担当
创立金融教育基地,打造宣传“核心”阵地。创立济宁市首家金融教育基地,秉承公益性、专业性以及教育性的建设原则,针对不同人群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和金融需求,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教活动。截至目前,汶上金融教育基地共开展主题活动130余次,累计3500余人到基地参观学习,发表各类金融知识教育、防诈骗宣传文章及相关视频80余篇(条),通过线下实地参观,线上抖音、微信等多种形式,累计辐射受众近20万人次。
聚焦社会需求,落实金融“慈善”担当。依托“农商青年”党建品牌,成立“农商青年”党员服务队,进社区、进家庭,为行动不便等群体提供上门金融服务;定期开展“希望小屋”“幸福食堂”“慈心一日捐”等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各类慈善活动累计捐款达20余万元,大大提升了“农商青年”品牌效应。
以人为本,加大关怀,打造职工幸福家园
加大员工关心关爱力度。结合“五小建设”改善办公、住宿条件,建设职工之家,为异地及离家较远的单身青年打造高标准职工宿舍;结合节日策划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优秀青年之星”评选、献礼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家庭开放日、职工运动会、合唱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员工精神文化内涵;举办员工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救”在身边健康急救知识培训,按年度组织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打造“家文化”,对青年员工开展家风教育活动和全员家访,深入了解员工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全力打造农商银行家文化,有效带动了全行凝聚力提升。
建立和完善帮扶救助机制。实施困难职工帮扶效果监测,建立困难职工台账,通过常态化送温暖等方式,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归属感。目前,该行将15名困难职工纳入台账,累计帮扶救助15万余元。(王家豪 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