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封举报信”揭集创北方IPO违规,山西“煤二代”张晋芳被警示-2015公司增资虚假
作者:Lisa 发布时间:2025-05-10 栏目: 常见问题 0浏览
企业IPO的闯关之旅并非都是坦途。被称为“LED显示芯片龙头”的集创北方,在IPO上也栽了跟头。
7月4日,上交所披露了3张监管警示的罚单,处罚主体涉及集创北方、华泰联合证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以上企业相关责任人张晋芳、强桂英、王绪、张鹏、刘晓宁。
这是上交所在今年3月终止集创北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后,给到的又一次“打击”,彻底粉碎了集创北方第一次IPO之梦。
在如今越发从严的IPO机制下,集创北方或将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次申报,亦或会考虑借壳上市等其他路径。
01 败北“现场督察”
集创北方成立于2008年,由张晋芳、朱宇帅共同出资200万元设立,设立时张晋芳出资比例为85%。因背靠其父亲山西著名煤老板张来拴,集创北方异军突起,一度成为“LED显示芯片的龙头企业”,在显示芯片的多个细分领域位列全球或中国大陆厂商第一名。
在2019年,发展正盛的集创北方便谋求上市,后于2020年8月终止上市辅导。2022年初,集创北方再次向科创板递交了IPO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集创北方营业收入分别为14.47亿元、23.80亿元和56.74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98.0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5327.90万元和9.32亿元。2020年度扭亏为盈,2021年年度较2020年度增长1649%,增速很猛。
当年6月30日,上交所受理集创北方IPO申请。7月23日,相关进度显示为“已问询”。但在9月底,集创北方却因重新提交财务资料一度中止IPO,直至11月再次恢复。
但注意到的是,在经历了9个月的等待后,市场并没有等来IPO恢复后的集创北方给出问询回复,反而等来的是今年3月7日,集创北方申请撤回本次科创板上市相关文件。
未回复问询并撤回申请,这成为不少IPO企业在遭遇监管机构“现场督察”后做出的选择。但集创北方在主动撤回后,却仍未逃离现场督察且被开罚单的命运。
从上交所开出的罚单来看,集创北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销售、与经销商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个人代垫成本等方面:
1、集创北方与香港讯隽(兴隽光电向发行人采购产品的主要主体)共用同一仓库,向香港讯隽发货物流单存在较多运输费为0 且备注为转仓的异常情况,物流信息存疑影响集创北方收入真实性。同时,根据举报信核查回复,报告期前(2015 年至 2018 年)发行人通过张晋芳和 6 家客户配合完成呆滞料虚假销售,虚增收入金额合计 6235.47 万元,其中 3 家客户配合回款 3719.34 万元。
2、集创北方及张晋芳与兴隽光电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账户存在大额资金往来、集创北方子公司与香港讯隽存在大额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3、自集创北方设立至2019年期,张晋芳多次利用个人卡为集创北方代垫成本费用。
......
至此,集创北方不仅IPO梦破碎,还与华泰联合证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全都被监管警示,引发资本市场不信任、IPO困难加剧等后续发展难题。
02 “举报信”引发督察工作
何原主动撤回申请后仍被现场督察且开出罚单?
世界晋商网分析认为,首先是IPO监管的日渐趋严。
近年来,监管对发行人、中介机构、上市公司专业能力、信息披露水平、合规意识等提出更高要求,严把“IPO入口关”成为对资本市场、投资者负责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合计有 117家企业终止审核,多个证券公司因IPO项目“一查就撤”遭监管警示。
监管风暴来袭,市场被加速整顿。
但需要注意到的是,监管趋严并不完全决定着现场督察,后者实则与“撤否率”密切挂钩。
近年来,在现场督察前,企业紧急撤销IPO成为躲过现场督察的“有效路径”。为整顿市场乱象,进行现场督察的IPO企业,与其撤回IPO次数相关,即会由重到轻抽取不同比例的IPO项目进行现场督察。
集创北方撤回IPO并不多,且其保荐券商华泰联合证券的“撤否率”仅为5.38%,处在保荐家数在30个以上券商中的低位。
但监管风暴和“撤否率”,都不足以让集创北方在撤销申请后仍引得现场督察,关键还是早在市场流传的一封“举报信”。
在上交所开出的罚单披露中,数次提到“根据举报信核查回复”,这证实了此前“集创北方在递交IPO后,遭到多方举报”的传言。也正是这封举报信引来了现场督查,成为了集创北方IPO败北的直接原因。
据尚未证实的消息称,有举报更是来自于集创北方原内部任职级别较高的人士。
此时,提醒到大家的是,张晋芳曾签过对赌协议。
据公开资料,2022年6月,集创北方实控人张晋芳曾与vivo、哈勃科技及其他相关方签订了补充协议,其核心内容为集创北方还存在与股东签订的对赌协议,涵盖回购安排等投资者特殊权利。为方便上市迎合监管要求,这些对赌协议已经终止,但触发恢复的条件是“公司未能实现合格IPO”。换言之,如果集创北方上市冲刺失败,张晋芳可能要面临回购其他股东的股权。
如今集创北方IPO折戟,张晋芳或将面临此回购风险。有网友称到其向行业高管求证,集创北方E轮投资者已撤。世界晋商网注意到,E轮投资者便包括vivo,这是否意味着对赌协议下的回购股权已经开始?
03 被资本裹挟?
“当时抢破脑袋都挤不进去,现在看幸好没投。”在集创北方IPO折戟后,北京一位PE人士这样感慨道。
这样的感慨,虽有事后幸免于难的意味在,却也从侧面反映出集创北方当初的火热。
从创立至今,集创北方的资本入局颇有看点。
首先是公司主要客户囊括了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股份、利亚德、洲明科技、艾比森、LG 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面板 厂/LED 屏厂,产品广泛应用于 TCL、LG、三星、OPPO、vivo、小米等国内外 知名终端品牌,获得了显示领域内上下游众多大型知名企业客户的长期认可。
其次是从2019年到2021年三年内发生8轮股权转让和5轮增资。发行前集创北方股东数达到了98名。但注意到,其中34名股东均为上市前一年突击入股。
最让震动业内的便是上文提到的2021年底集创北方完成超65亿元E轮融资。当时融资是由海松资本独家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vivo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不少老股东继续追投,本次融资后集创北方估值达到314.35亿元,成为芯片领域的又一独角兽。
同时需要讲到的是,集创北方IPO,拟公开发行不超过7607.03万股,拟募集资金60.1亿元。招股书称,募集资金用于显示触控集成芯片、显示及多媒体处理芯片、OLED显示驱动芯片等8项研发及产业项目。
然而,从招股显示,截止2021年末,集创北方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和为64.5亿元,占同期流动资产之比为55%,占总资产之比为51%。换言之,公司一半以上为现金资产,现金流十分宽裕。此外还有37亿闲置资金用来理财、给予关键技术负责人人均薪酬超过张晋芳、张晋花、任翔、成建勋均值等等。
种种迹象,都让集创北方的上市及撤回被罚向被资本裹挟因素靠近。
04 集创北方有后路?
两轮上市皆以失败告终,且被开出罚单,集创北方的IPO在近期或将不会再次启动。但对于集创北方的后续发展,张晋芳似乎还有后路。
据了解,早在2021年4月,一家名为湖南优禾神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优禾神州”)的企业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成功竞得ST东洋被司法冻结拍卖的1亿股,这意味着优禾神州以13.22%的持股比例成为了ST东洋的第一大股东。
企查查显示,持有优禾神州50%合伙份额的是山西神州永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公司)(下称“神州永昌”),而控股神州永昌的是由张晋芳家族成员控制的山西永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优禾神州的背后所隐现的是张晋芳家族。
早在2022年1月,市场一度有传闻称“优禾神州会把集创北方资产注入进来,然后借壳上市”。该传闻在当时遭到了ST东洋的否认。但在今年3月,即集创北方撤回IPO的月份中,第一大股东优禾神州的股权和法人代表发生着密集变动。
如今随着集创北方上市失败,不知其是否还会对ST东洋有所动作?还需持续关注。
今年以来,“一查就撤”、“一督就撤”等情况遭到交易所的格外注意,选择主动撤回项目申报的数量同比有所降低
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有108个IPO项目主动撤回,与2022年上半年的135个项目相比,总量减少约两成。其中,海通证券主动撤回13个项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4家主动撤回10个项目,总量居前。
近期,上交所、深交所公布的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仍通报了多份现场督导后撤回申报的案例,提醒业内投行注意同类问题。
上交所公布的督导案例显示,其现场督导通过查阅保荐工作底稿、现场询问访谈、核对发行人原始业务单据、要求保荐人补充核查等方式,发现保荐人未审慎核查发行人对A公司的收入确认合规性。针对异常情况,发行人和保荐人未能提供合理解释。现场督导后,发行人与保荐人主动申请撤回申报。
深交所同样公布了两份督导案例:现场督导发现,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大额分红款去向存在异常,保荐人对发行人供应商的核查不充分;发行人对部分集成商客户的销售存在异常,保荐人对与资金相关的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最终,两家发行人和保荐人均选择主动申请撤回申报。
另外,因在保荐核查工作中履职尽责不到位,6月16日上交所对海通证券予以监管警示。其中提到,在上交所对3个项目《保荐业务现场督导通知书》后,实施现场督导前,海通证券均撤销了项目保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发行人经营状况及其面临风险和问题的相关尽职调查工作不够充分,项目申报准备工作不够扎实。